东南学术

访问量:597934
日访问量:89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 农地制度改革路径与思考 主持人的话

    于建嵘;

    2007年03期 No.197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90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改革现行土地制度

    陆学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出发作出的一个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一场改革,改革不适应的体制机制。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一项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适时地进行改革。

    2007年03期 No.197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93 ]
  •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论要

    蔡继明;

    目前,我国的土地公有制已经远远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全面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明确产权关系,允许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由进行土地所有权的交易。

    2007年03期 No.197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143 ]
  • 农民失地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

    徐秋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和诸多社会问题,这同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2007年03期 No.197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43 ]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升值因素分析:对福建林改的思考

    朱冬亮;贺东航;

    福建省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省。本文通过对福建林改的分析,认为福建林改在提升林业经营绩效方面达成了目标,林权因之而大幅度升值,但是由于林改制度设计以及林改政策实施中存在不少缺陷,使得林改后的林权大部分集中在少数非农村资本持有人手中,由此导致整个改革可能偏离了预先设计的实现“耕者有其山”的目标。如何推进林改,使得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其成效与经验是其他后续省区市在推进林改过程中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和反思的。

    2007年03期 No.197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229 ]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 合约制政府的理论与实践

    陈振明;贺珍;

    合约制政府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是西方合约主义理论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实践产物。它建立了一种以委托代理关系为基本框架,以合约制为治理机制,以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为主要目标的分析范式,在理论上超越了传统的政治控制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政府的主要协调机制从公法向私法转变。笔者从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合约制的实践成效入手,试图构建作为现代政府治理新模式的合约制政府的概念框架,对它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和实践成效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在以现代治理为取向的我国行政改革中,认真对待和系统研究西方政府的最新治理模式——合约制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在我国政府改革过程中推广和应用合约制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政府走向廉洁、高效,这将为我国建构现代的政府治理模式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2007年03期 No.197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239 ]
  • 现代性与大众民主的逻辑——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郭为桂;

    理性化和官僚化是现代性的基本标志,它们支配了现代社会的几乎所有领域。在国家领域中,科层官僚化为自由和民主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抑制官僚主义的膨胀对韦伯来说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他的应对措施是将官僚机构(行政)置于政治控制之下。这就要求国家政治生活的议会化和民主化。但是,这种民主化是有限度的,它并不意味着大众的直接统治。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它只能是一种选择政治领袖的机制。恰当的政治领袖选择机制,是议会化和民主化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2007年03期 No.197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5 ]
  • 转型期中国公民治理的主体性制约因素分析

    李艳霞;

    近年来兴起的公民治理理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公共管理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局限,而且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它与我国目前所着力建设的基层民主政治不谋而合,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努力方向。但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公民治理模式的建立需要积极的公民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前提。依据公民资格的经典理论,只有以协调社会生活各领域关系为基点,采取相应措施使市场领域、国家领域和公共领域和谐共处,才能削减转型期的社会排斥、消极公民、政治冷漠的程度,为公民治理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2007年03期 No.197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5 ]
  • 危机决策中领导认知心理的障碍误区及其优化途径

    陈仁芳;

    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对领导的危机决策能力提出了挑战。在危机决策中,领导的认知模式、风险承受能力、认知策略和认知水平差异对危机决策起关键作用,从众心理、顾虑心理、侥幸心理和悲观心理等消极认知心理构成了危机决策的主要认知障碍。本文据此提出了优化领导认知心理素质的思路与对策。

    2007年03期 No.197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9 ]
  • 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基本脉络

    林致远;

    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经济学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有着众多分支、内容庞杂的学科体系。本文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框架为基础,从经济学各分支学科的分析视角入手,勾勒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基本脉络。借此,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斑驳交错的现代经济学丛林。

    2007年03期 No.197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7 ]
  • 边际革命对公共财政学的影响

    张翼飞;

    本文论述了边际效用理论与公共财政学的关系,并分析了边际效用理论对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具体影响。

    2007年03期 No.197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6 ]
  • 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廖福霖;

    生态生产力的发展是21世纪绿色财富的源泉和绿色文明的希望。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大生态系统观为指导,遵循其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这样两个基本规律,从内部机制和外部推力两个方面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从而推进自然—人—社会这个复合体的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2007年03期 No.197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8 ]
  • 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李丹阳;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当前提高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方针,是促进区域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晋江市为例,针对晋江市经济快速增长引发的能源、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现象,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晋江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依此提出了晋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措施和对策建议。

    2007年03期 No.197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0 ]
  • 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思考

    朱鹏颐;张国;

    运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1981-2004年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增强,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依次经历了1981-1990年的总体下降阶段,1991-1999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2000-2004年的相对稳定并缓慢发展阶段。对2002年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表明:资源减量投入因素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对策思考。

    2007年03期 No.197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78 ]
  • “艺术整体”研究的意义——兼谈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在关系

    冯景源;

    在《“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学术争鸣的重要意义》(《东南学术》2006年第6期)一文中,我曾提到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唯物史观的“艺术整体”问题,一个是“二分板块”结构(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上文主要涉及的是争鸣双方对文本的理解,无法展开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深层次探讨。这次的学术争鸣,双方探讨的正是唯物史观“艺术整体”中的问题,它们直接地撞击着“推广”论和“运用”说。长期以来,在我国学界,唯物史观被罩上了一个理论胚胎,即它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中“推广”或“应用”的产物。以前,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有的没有公开问世,有的虽然问世,但深入研究不够,这种“推广”、“应用”说还有一定理由存在。现在这种僵硬的“二分板块”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我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理解。因此,无论在理论上抑或实践上,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一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唯物史观的“艺术整体”理论。

    2007年03期 No.197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4 ]

中国青年哲学论坛

  • 制度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

    邹吉忠;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角度,在分析总结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制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制度哲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启示,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制度哲学研究的思路与方向,为制度的哲学研究提供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思路与框架。

    2007年03期 No.197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4 ]
  • “制度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的讨论与回应

    青年哲学论坛部分成员;

    2007年03期 No.197 10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6 ]
  • 廉政文化建设的难点及其探解

    郑又贤;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发动主体、进入人脑、实践“物化”、优化形式和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其原因,主要有干部行为的落差、行为规范的脆弱、群众认知的滞后、社会心理的无奈和清官文化的误导。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五个结合,即全员发动与重点落实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贯彻相结合、弘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他山之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般号召与健全机制相结合。

    2007年03期 No.197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74 ]
  • 论环境侵害与环境法理论的发展

    陈泉生;周辉;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这两种现象。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侵害是现代社会新型侵害行为,其概念至今尚未统一;且其具有与传统侵害行为迥异之性质,致使传统法学理论在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面前不得不重作调整,从而推动环境法理论的发展。

    2007年03期 No.197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47 ]
  • 环境法的权利本位论

    张一粟;

    法律本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表明法律的终极价值关怀,而法学基本范畴的确定则是法律本位的前提。在采纳“权利—义务”与“权利—权力”二元范畴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法律本位的源流以及目前学界关于环境法本位研究现状,表明我国应以社会利益优位下的权利本位构建环境法的体系,并区分环境公法和环境私法中权利本位的不同内涵。

    2007年03期 No.197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9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03 ]
  • 揭开环境权的面纱:环境权的复合性

    王小钢;

    中国大陆关于环境权的讨论已历经了25年。虽然学者们似乎观点迥异,但是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理论倾向,即“对号入座的理路”。这种“对号入座的理路”在特定时空下确实具有合理性,但是在广阔的时空内就不再精准。本文试图整合各种关于环境权属性的观点,建构一种不同于“对号入座的理路”的“综合的理路”。环境权应是由不同权利形态的权利组成的权利群,是由不同权利样式因素构成的权利束。当下中国环境立法应当确认公民的环境救济权,检察机关的环境公诉权和非政府环境组织请求行政救济和诉诸司法的权利。

    2007年03期 No.197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8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56 ]
  • 论配偶的身份利益

    官玉琴;

    身份是民事主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并由此产生的与该身份地位密不可分的身份利益。从婚姻目的入手分析配偶权客体,即配偶的身份利益,其主要内容包括:夫妻同居生活、夫妻共同生育子女以及夫妻相互陪伴、钟爱和帮助。配偶身份利益具有绝对性,受法律保护。任何第三人侵害配偶身份利益都应受法律制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2007年03期 No.197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40 ]
  • 建国后1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评价与启示

    陈武元;洪真裁;

    本文介绍了建国后17年内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评价了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得与失,并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尊重教育规律、教育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教育质量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2007年03期 No.197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92 ]
  • 我们能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借鉴什么

    郑若玲;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考不断朝多样化方向改革,但受传统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所牵制,多样化改革遭遇了公平与诚信危机。作为多样化招生制度的典型代表,以及高等教育的强国与大国,美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可以成为我国高考多样化改革的重要参考,我们可以从其入学机会公平、录取指标多元、招生高度自主、计划灵活多样等方面得到启发与借鉴。

    2007年03期 No.197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192 ]
  • 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黄景容;

    本文探讨了技能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问题。在肯定技能教育发展受社会发展制约的同时,探讨技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力图使政府和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到:大力发展技能教育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3期 No.197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9 ]
  •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李清华;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应用型的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就我国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进行分析,并阐述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意义。

    2007年03期 No.197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7 ]

  • 厚积薄发 薪火相传——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正>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历史悠久又面貌全新的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60.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8人,占63.2%;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410余人,本科生1000余人。已成为东南沿海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人才培养基地。

    2007年03期 No.197 170+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