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597943
日访问量:98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 社会管理创新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陈振明;李德国;

    创新社会管理是时下的社会热门话题及学术研究的焦点领域之一。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体制及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需要关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与行政体制之间的互动关系,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沿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内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典型案例及经验,多重约束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制度变迁与新管理格局的形成,社会管理的组织结构重组与职能转变,社会管理运行机制设计与管理方式改进(或社会管理的流程再造与工具选择),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模式的建构,社会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与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2012年02期 No.228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83 ]
  • 基于农民满意度的我国乡村村庄整治评估问题研究——以上海闵行区乡村整治为样本考据

    曹扬;葛月凤;

    村庄整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新农村基础建设的核心事宜。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乡村的村庄改造工作已卓见成效,为了规范建设管理、检查建设绩效、提高建设水平,各地对各个村庄改造项目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评估体系,但第三方评估进展缓慢,以作为村庄改造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的农民及其满意度为评估基点的研究工作尚不充分。上海市闵行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农村整治工作走上全国前列,本文以该区乡村村庄整治为考察样本,重点对其农村村庄整治过程中的项目改造满意度、财力投放效率及村庄整治"新二元结构"等问题进行评估与探索,以期获取有益结论及启示,为全国乡村村庄整治评估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2012年02期 No.228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3 ]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 “管控型”稳定: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稳定的一个分析框架

    刘刚;

    稳定是一个弥久而常新的话题,基层稳定也一直被看作是国家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中国,虽然党和国家对基层稳定非常重视并采取了不少维稳措施,但基层的维稳工作不管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与威权体制密切相关的"刚性稳定"在基层表现为一种"管控型"稳定。本文对这种"管控型"稳定的内涵特征、产生原因、影响后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2012年02期 No.228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6 ]
  •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洽性研究

    李勇华;

    基层社会管理是我国整个社会管理的基础。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已大大超出了原本村民自治场阈,对既有的村民自治制度提出了治理事务、治理人口、治理组织上的三大挑战,为此各地在乡村关系和村级组织架构上作了一些因应性制度变革。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背景下的乡村制度变革应以厘清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相互关系、还村民自治以本来面目为正当性依据,而不应成为新一轮行政权力扩张的理由。依此评价当下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一种是厘清、加强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内"创新,一种是侵害和动摇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外创新"。

    2012年02期 No.228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193 ]
  • 媒体抗争的阶级化:农民与中产的比较

    曾繁旭;黄广生;李艳红;

    以往关于媒体与社会抗争的研究,多以中产阶级的成功个案为研究对象,并得出媒体对社会抗争有积极作用的结论。这些研究时常忽略了抗争主体的阶级分化,对农民、工人阶级鲜有关注。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阶级所在的社会位置导致了其所掌握的媒体资源和媒体素养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媒体对社会抗争的报道。我们认为,阶级是影响媒体与社会抗争关系的重要变量。媒体"边缘化"或者积极报道社会抗争,与抗争主体的阶级身份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若干农民和中产阶级环境维权个案的定性比较研究,致力于观察两个阶级新媒体运用能力、传统媒体近用能力和策略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维权抗争的组织、诉求的表达、抗争合法化过程的影响。

    2012年02期 No.228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422 ]
  • 农民增收:地权稳定抑或土地流转?——基于对漳浦县农地细碎化和农业投入的产出弹性分析

    卢盛荣;李文溥;易明子;

    本文根据对漳浦县的调研计量分析了农地细碎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于传统认识,一定程度的农地细碎化对南方沿海地区农民收入反而有正向影响。其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加工贸易型工业化、滚动型城市化使农民的非农化采取了特殊的形式。现有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并没有形成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前提,因此,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地规模经营,必须从调整现有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入手。目前情况下,加强农村地权稳定性,尊重农民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自主权,对于维护农民基本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规模经营。

    2012年02期 No.228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235 ]
  • 海西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竞争力比较与联动机制探讨

    黄茂兴;林寿富;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区域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学术界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十一五"期间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拟通过对这三个经济区的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寻找和发现有助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同时,文章还就"十二五"时期如何加快推进海西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012年02期 No.228 9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2 ]
  • 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

    陈燕;

    中国的很多地区都拥有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街区,囊括产业链各个环节。这些街区是具有开放性和独特性的文创产业集聚区,它们各自营造着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散发着地区的魅力和活力。本文选题的立足点和研究对象是以历史街区为基础,以及依其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这不包括历史街区中只有单一保存而没有在保护中进行合理有效经济开发的博物馆区等,也不包括与历史街区无关、开辟新区而专门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区和集聚区。文章通过布迪厄的"象征资本"理论和哈维的"垄断地租"理论,结合陈征的社会主义垄断地租理论与现象分析("地租"的涵义不一定来自于土地),梳理了文创产业在历史街区中集聚的角色和效能,提出对文创产业集聚区进驻历史街区的一个警觉性的面向———即以文创产业集聚区的进驻作为历史街区保护和振兴的一条出路,难以避免各方面的问题、质疑与挑战,我们必须深究街区的历史和文化脉络,以审慎的态度掌握介入的尺度和方式。

    2012年02期 No.228 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9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73 ]
  • 立宪主义思想与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的演进

    杨雅华;

    流浪乞讨救助制度早在近代国家形成前即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从传统的济贫政策发展为保障人权的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立宪主义的思想与制度对流浪乞讨者权利主体的变迁、西方流浪乞讨社会救助的沿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检视我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的发展变化,与宪政国家建设密切相连。

    2012年02期 No.228 12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9 ]
  • 纳税人权利保护视角下的《税收征管法》修改考量

    谭金可;陈春生;

    "制度化的权利"才是真实的权利。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纳税人保护基本法,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主要依据《税收征管法》,虽然其在纳税人权利保护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制度设计与实施都难尽人意。在《税收征管法》修改酝酿之际,纳税人权利保护成为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课题。立基于纳税人权利保护理念,着眼于修改纳税人的概念条款;系统规定纳税人权利体系;增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可操作性;以责任法治来规制相关机构的权力;完善税收征管法中的纳税服务法律体系建设;改善税务行政复议与税务诉讼条款等等系列化、层次化的建设性变革,有利于以权利义务为核心构筑我国的《税收征管法》,提高税收法治程度。

    2012年02期 No.228 13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71 ]
  • 论法价值视阈下亲告罪之立法

    王弘宁;张旭;

    亲告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它是刑法中对犯罪分类的一个基本类型。长期以来,亲告罪在我国刑法学界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自齐文远教授的《亲告罪的立法价值的初探》发表后,亲告罪开始逐渐受到关注。本文运用价值分析的法学研究方法对亲告罪的基本价值,在自由、秩序、公正、效率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并着重阐述了亲告罪在自由与秩序,公正与效率之间的平衡,以求为完善亲告罪之立法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2012年02期 No.228 14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 ]
  • 转型期县级政府财政农业支出模式研究

    陈力予;郑传芳;

    2003年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县级政府财政成为县乡两级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现代化变革的重要资金来源。近年来全国陆续推行了"省直管县"、"强县扩权"等县级政府财政体制改革,意在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缓解县域政府的财政压力。农业作为农民生活生产的根本物质基础,在县级财政支出中依旧占有不小的比重,但县域经济发展的转型迫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服从于城市化、城镇化的优先发展,这从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县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县级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探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财政农业支出几种基本模式的特点,为保障财政农业支出的制度设计提供参考。

    2012年02期 No.228 148-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4 ]
  • 公积金贷款标准模型化的一个尝试

    朱婷;

    当前,我国公积金贷款标准设置不太科学,调整比较随意,不利于成员公平地获得贷款,不利于基金的恰当使用。把与贷款相关的因素如个人工资额、缴存比例、贷款前和还清贷款后的公积金缴存年数、贷款年数等符号化,然后再以这些符号为基础,根据普遍贷款、权责对等和基金充分利用等原则建立一个模型化的公积金贷款标准,不仅能使公积金贷款标准实现稳定、科学,促进贷款公平和基金合理使用,还有利于公积金贷款管理的现代化。

    2012年02期 No.228 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5 ]
  • 福建省县(市、区)长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研究

    房桃峻;

    本文首先分析了福建省县(市、区)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县(市、区)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设计,并利用实证分析法探讨了县(市、区)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确保所建立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研究以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相关指标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并阐述了该指标体系的应用,以期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县(市、区)长的经济责任提供依据。

    2012年02期 No.228 165-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68 ]
  • 森林保险市场投保主体与行为差异性的理论分析

    冯祥锦;黄和亮;杨建州;

    为了更深入研究森林保险投保行为,本文将投保主体分为森林培育企业、森林培育专业户和兼业农户三类。投保主体不同,其主要特征也不同,导致其在森林保险市场中的投保行为也不同。本文对森林保险市场投保主体及行为差异性进行理论分析,为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框架。

    2012年02期 No.228 17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24 ]
  • 论公民自治权与国家权力的衡平:社会契约论视角

    沙金;

    国家权力来源于社会个体权利,社会个体权利是国家权力获得正当性的依据。当国家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之后,其行使应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界限。在社会契约理论下,稳定的社会治理结构应当既能够给予国家权力必要的权限,又要对国家权力加以必要的限制,以避免国家权力对公民自治权的不当干预;既能够维护公民的自治权,又要防止公民自治权的滥用,破坏社会秩序。从一定意义上说,稳定的社会治理结构应当是一个公民自治权与国家权力保持平衡的结构。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内涵,对处理我国公民自治权与国家权力的平衡关系具有深远意义。

    2012年02期 No.228 18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2 ]
  • 中国乡村基层自治变迁的历史轨迹及启示

    刘宏伟;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村作为中国农民聚居生活的基层社区,还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层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对封建社会以来我国的乡村基层自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于探索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12年02期 No.228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77 ]
  • 从“社教”到“四清:”国家—农民的互动建构

    鲁子问;

    "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运动,"四清"是从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经济清查而发展形成的从经济为主的"小四清"到政治思想为主的"大四清"的运动。从开始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国家政治话语,经过把农民政治话语"四清"纳入国家政治话语"社教",最后逐渐发展为"四清运动"国家政治话语,这一发展历程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政治话语的互动建构模式。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从"社教"到"四清"的国家建构农民、农民建构国家的互动建构过程。

    2012年02期 No.228 206-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7 ]
  • 去行政主导的草根NGO发展策略——基于三个草根NGO的社会资本实证研究

    张樹沁;郭伟和;

    近年来,国内的非政府组织(NGO)发展迅速,众多针对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研究日趋丰富。现今针对NGO发展策略的研究,多强调政府认同和支持的重要性。然而,这些研究多是建立在官办NGO研究基础上,忽视了草根NGO的生存和发展策略。本研究基于三个草根NGO的社会资本分析,认为对于草根NGO来说,行政主导并不能成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更加重要的是扎根在公民社会中,利用NGO自身社会资本的建构和动员,以完成NGO不同的使命和目标。

    2012年02期 No.228 215-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78 ]
  • 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大学生的择校差异研究

    刘自团;

    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175所普通高校4.7万名2007级大学新生的调查发现:家庭所处社会阶层地位不仅较大程度地影响着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还影响着其子女对所就读高校的满意度。通过进一步分析和访谈可知: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差异实际上是一种选择的结果,这个选择由于不同社会阶层占有资源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因而机会极不平等,高等教育正是按照极不平等的严格程度选择出来的人面前的相对平等,来掩盖教育的社会再生产功能。

    2012年02期 No.228 223-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2 ]
  • 从闽台民间美术的传衍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李豫闽;

    闽台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其工艺美术的行会组织由来已久,由从事同一行业或与此职业相关人员组成的同业公会,形成了各自的行规、行例以及长期的习俗。笔者以闽南漳州地区的民间美术行业为案例,运用社会学、民俗学及艺术文化学等多维度的研究方法研究其行业的特殊现象,旨在为闽台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证和理论支撑。

    2012年02期 No.228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2 ]
  • 民族地区祭祀仪式的功能及其现实困境探析

    廖小东;丰凤;

    民族地区的祭祀仪式曾在民族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整合共同体、建构民族传统权威等重要功能。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其面临信仰的合法性基础流失,功能趋于衰减的现实困境,一些民族村寨亦因此步入凋敝。由于重建民族地区新的精神象征体系并不容易,传统的民族祭祀仪式还将长期存在,但民族地区民众的焦虑心理该如何缓解,民族村寨该如何重新发展等深层次问题却不容回避。

    2012年02期 No.228 239-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4 ]
  • 楚国之傩仪:关于《国殇》主旨之论争

    张乡里;

    在先秦两汉时期,除祖先崇拜外,人们认为鬼是能为厉、为祟的害人者,而战死者属于强死者,其为害尤甚。故《国殇》一文不可能是歌颂死于战争的楚国士兵的。"殇"与"禓"古代通用,而"禓"与"傩"异名同实,所以,《国殇》即《国禓》,也就是《国傩》,是楚国国家祭典中的傩祭之歌。对《国殇》主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从整体上研究《九歌》,不至于出现因误读而将其排除在《九歌》之外。

    2012年02期 No.228 248-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9 ]
  • 叙事学视角下的钟肇政文学作品

    赖一郎;

    钟肇政文学创作从朴实的写实起步,很长一段时间里以自传为主要内容,后来采用书信体和妇女、儿童等视角,为叙述视角的转换奠定基础。经过近十年的练笔,钟肇政已能一身化作千万身,《鲁冰花》以正方人物为视角,实现自然流转,针脚细密,使整部小说如一幅由散点透视法构成的中国画长卷。钟肇政勇于艺术探索,自觉向现代文学借鉴,使其叙述视角内化、深化。1970年代之后的作品,很多不再作单线叙述,而是把过去与现在相互激荡、推进直至生成高潮,营造唯美的意境。

    2012年02期 No.228 25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7 ]
  •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时间概念解读

    张吉;

    在中西方文化中,由于感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往往会大相径庭。当代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时间观念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时间感知方式会影响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并继而影响其言语表达及行为方式,反过来,一定的言语表述及行为方式又反映出独特的时间观念。本文主要运用莱考夫的隐喻理论体系,通过对跨文化背景下的时间观念分析以及对文本当中时间隐喻的解读,探究中西文化的时间观念差异,以期为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模式及实践素材。

    2012年02期 No.228 26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5 ]
  • 论张之洞“绅士兴教”之思想及其历史贡献——以张之洞督鄂期间的教育政策为考据

    范文明;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声望卓著的封疆大吏,其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显著政绩一直受到国内学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多有探讨评述。本文从张氏鼓励绅士兴教助学、接受新知、留学东洋等三方面着手,对张氏督鄂期间鼓励绅士办学兴鄂的政策进行研究,以揭示他对绅士这一特殊阶层兴学办教的重视,同时也阐明了清末大员在清王朝大厦倾圮之前的补苴罅隙之举。张之洞"绅士兴教"之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特别是其派遣绅士留学东洋等措施,其声势之大、规模之盛可谓空前,在鄂楚一方乃至中国近代教育之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

    2012年02期 No.228 27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9 ]

  • 试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朱思丞;蒋薇薇;

    当前社会思潮的多样性,极大地冲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对物质的极端崇拜,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越来越艰难。虽然改革开放后,在指导思想上我们重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并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却变得越来越漠视。从这个意义讲,"回归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直接的是解决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缺失的问题。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和阐述了造成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2012年02期 No.228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0 ]
  • 科学理解与控制自然

    休·莱西;许斗斗;

    大多数现代科学,为了符合"唯物主义战略",采取限制理论构建的种类,选择与其有关的经验数据。我认为,采用唯物主义战略,不是因为需要获得客观性的理解以显示极高的价值认识,而是由于在唯物主义战略与控制自然的特定观念之间的"选择性姻缘关系"。因此,社会价值是接受唯物主义战略的根据。然而这并不损害这一观点:正确的理论接受是以"公正的"思考为基础,只要社会价值的作用同认知价值的作用保持恰当地区别。

    2012年02期 No.228 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1 ]
  • 信念及其追求——兼对SSK的问题及其出路研究

    王思涛;赵煦;

    科学史中,信念一直处于被科学驱除的地位,原因是它与科学的客观追求相违背。但在SSK中,信念的作用得到迅速加强。事实上,科学史中的许多事实表明:信念是不可靠的。现代科学活动中,正是坚持大统一理论追求的坚定信念,决定了目前科学探索的主要方向。不过,信念也有它无法达到的空间。而在协调论中,信念的作用只是作为背景协调力而存在。信念可以通过其影响思维协调力的上升或下降而发挥作用,这与科学史中信念的实际可在较大程度上相符合,信念在此得到了公正的对待。这也为SSK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通道。

    2012年02期 No.228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蓬勃发展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正>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主体位于旗山校区,地处旗山脚下、乌龙江畔,研究生教育中心位于闽江之滨的怡山校区,与千年古刹西禅寺毗邻。经过三十年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尤其是通过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同类大学经管类学院的先进行列,为海西经济发展

    2012年02期 No.228 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