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雷振;陈浩;
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政治学推动政治学走向科学化,强调实证研究与经验数据的运用。在这一进程中,基于实证主义方法与统计模型的政治学计量分析取向逐渐形成,拓展了政治学的研究视野。在人工智能时代,统计方法面临复杂政治现象的非线性与动态交互难题,其建模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随着计算政治学的兴起,机器学习、文本挖掘、网络分析与仿真建模等方法逐步补充并拓展了计量研究框架,尤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揭示潜在因果机制和提升预测精度方面展现出重要优势。算法的引入不仅革新了研究方法,也推动学界对国家与公民之间围绕算法权力的博弈、算法科层制对行政决策与官员自主性的影响,以及算法在塑造公民政治态度与行为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由此,计算政治学不仅是定量研究的延伸,更可能成为连接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回应价值辨析的重要桥梁。
2025年06期 No.310 58-7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解学芳;贾东窈;
数字文化新质生产力是AIGC时代新质生产力在文化生产领域的集中体现,具有数智高科技赋能、智能化高效生产、高质量文化内涵等特征,本质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先进生产力。AIGC时代数字文化新质生产力体现为数智赋能下文化新要素、新动能、新载体的多维耦合,其“要素聚合—动能转化—载体生成”的耦合协同机制映射为数据、技术和内容三元结构层次,形构了我国数字文化新质生产力创新跃迁的整体框架。观照数字文化新质生产力跃迁在数据、技术与内容方面的现实困境,亟须实现数字文化内容生产人机协同融创,实现数字文化劳动者、数字文化要素、数字文化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依托算力算法能力配套进化转换“新质”发展动能,形成共创共建赋能的数字文化新质生产力跃迁,推进人机协同主导的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
2025年06期 No.310 7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袁蓓;
文明的发展始终与技术的变革紧密相连。当今时代,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把握从发展到文明的飞跃,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关键的生产工具,无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基础上,其骨子里的资本至上使智能技术不可避免地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因而很难说其树立了文明的现代化发展的典范。不同于此,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和发展结果上更体现文明的逻辑。通过对人工智能的社会主义应用,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重塑“数字文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必然会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进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2025年06期 No.310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廖新媛;王昱洲;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发展,提升了虚拟世界的沉浸感和智能化交互机制。人们的体验愈发逼真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思考虚拟世界中的伤害是否真实、是否正当。艾里克·何塞·拉米雷斯提出,当满足“虚拟真实体验”的三个条件以及符合“等价原则”时,虚拟伤害是不正当的“虚拟真实伤害”。然而,拉米雷斯关于“虚拟真实体验”的条件是存疑的,“虚拟真实伤害”也可能是正当的。相比之下,使用叙事同一性和知情同意原则能够更好地判断虚拟伤害的真实性与正当性,更有效地平衡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伦理约束,从而为构建健康、有序的虚拟空间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6期 No.310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